在当下,各类 AI 软件如燎原之火,迅速风靡全球。深度思考的deepseek相比其它AI软件给出的答案更加全面,分析的更加细致,所以大多数人已经把它当百度用,其中也有人把生病症状写出来让它分析,甚至生成处方药。然而,一个关键问题亟待探讨:DeepSeek 看病,真的靠谱吗?
接下来,小贝整理了一系列内容,希望能为大家解开心中的疑惑。
案例展现|Deepseek高光表现
案例1:
患者查DeepSeek后“质疑”治疗方案
而且DeepSeek对了!
2月22日,广东一位医学博主“孤芳自赏”的网帖引起网友热议。内容是患者查询DeepSeek后,对博主相关治疗方案有疑问,博主查询资料后,发现医学指南已更新,而 DeepSeek 给出的内容与更新后的指南一致。
案例2:
用DeepSeek看病
诊断出困扰儿子4年的遗传性疾病!
起因是一位父亲发现儿子一岁开始发育很怪,讲话吐音是歪的,笨手笨脚还很容易吐。
去年中旬在医院查出是统感失调,但孩子上相关课程进度很慢,于是在父亲细心查找下,发现孩子入园体检中一项验血指标只比标准低了4,这个数值是白血病造血障碍相关的,单独出现异常通常医生是不会在意的。于是他将这些异常询问了DeepSeek,而DeepSeek判断可能是叶酸代谢异常造成的轻微巨幼细胞贫血导致的发育障碍。
这位父亲结合 AI给出的答案,再次带孩子去医院看病,结果与AI的结论相一致。
看到这里,大家会认为DeepSeek的表现完胜医生,甚至医生的地位也会因为AI 的强大的功能而受到威胁,真的是这样吗?让我们接着看下去。
风险与限制
Deepseek 在医疗领域的边界
根据DeepSeek的用户协议,其明确指出所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专业建议,且不对输出内容的准确性、完整性负责。在我国,医疗处方有着严格的规定,必须由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和专业医生开具。因此如果患者自行按照DeepSeek的建议进行治疗,而未经专业医生的确认,一旦出现问题,DeepSeek通常不承担法律责任,患者需要自行承担因使用该建议而产生的风险。
《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药学服务指南》也明确规定,执业药师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辅助开展处方审核及药学服务,但不能完全由人工智能程序替代。这意味着,医生使用DeepSeek等作为诊断辅助是可以的,但是人工智能给出的内容只能作为一种参考,如果医生将DeepSeek等给出的处方直接给患者使用,那说明医生是认可这种治疗方法的,如果发生医疗事故,是需要医生承担相应责任的。
结语
疾病的诊断过程极为复杂,往往需要医生与患者面对面的详细问诊,结合多方面的检查结果,才能做出准确判断。同时,医生对自己开具的处方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,需承担潜在风险。专业医生的经验、专业知识以及面对面诊断所获取的信息,是人工智能目前无法完全取代的。
所以,以 DeepSeek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工具输出的内容仅可作为辅助参考,绝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判断。在面对疾病时,我们仍需依靠专业的医疗人员,合理借助 AI 工具,才能保障自身的健康安全。
本文内容为公益宣传科普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文稿:杨婷 审核:薛磊 排版:杨婷
银川贝昂得医学检验实验室
诊疗科目:医学检验科;临床体液、血液专业;临床微生物学专业;临床化学检验专业;临床免疫、血清学专业;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;其他(临床基因扩增检验)******
电话:400-859-3659
地址:宁夏银川金凤区IBI育成中心四期3号楼2、3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