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性粒细胞异常,代表什么?

2025-08-28
在血液细胞中,白细胞是免疫防御的关键力量,而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核心成员,堪称人体“抗感染卫士”。下面小贝就带大家认识一下中性粒细胞。


认识中性粒细胞

图片

中性粒细胞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,成熟后释放到外周血液,是人体抵御细菌感染的“第一道防线”。


它靠三大功能发挥作用:一是“趋化迁移”,能识别感染部位信号并向病灶聚集;二是“黏附吞噬”,将细菌等病原体包裹进细胞;三是“杀菌清除”,释放物质破坏病原体、清除坏死组织。像皮肤、扁桃体化脓的“脓液”,就是它与细菌“战斗”后的“战场遗迹”。


成人中性粒细胞正常参考值(以报告单为准):比例(NEUT%)40~75%,计数(NEUT)2.0~7.0×10⁹/L,超出或低于这个范围即提示异常。



中性粒细胞异常的意义

图片

中性粒细胞异常分“增多”和“减少”,前者多与身体“对抗异常”相关,后者提示抗感染能力下降,但并非都意味着疾病,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。


中性粒细胞增多

当计数超7.0×10⁹/L(或比例超75%)时为增多,分三类原因:


生理性增多:暂时的正常波动,无需担心。比如剧烈运动、高温/严寒、洗澡、饱餐后,或情绪紧张、剧痛时,骨髓会临时释放中性粒细胞;新生儿出生1~2天内、女性月经期/妊娠后期/分娩及哺乳期,还有长期吸烟者,也可能出现轻度升高。


反应性增多:临床最常见,是身体应对异常的反应,增多的多为成熟细胞。包括急性感染(以细菌感染为主,如肺炎、败血症,感染越重升高越明显,常伴发热、脓涕等)、广泛组织损伤(如严重外伤、心梗,损伤后数小时即升高)、急性溶血/失血(如输血反应、消化道大出血,缺血信号刺激骨髓释放)、急性中毒(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、有机磷中毒)、恶性肿瘤(如肝癌、肺癌,肿瘤坏死产物刺激骨髓)。


异常增生性增多:造血系统出问题,骨髓干细胞克隆异常,增多的多为未成熟或病理性粒细胞,常伴红细胞、血小板异常,需警惕。如急性髓系白血病(未成熟粒细胞大量入血)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(白细胞总数常超 50×10⁹/L,且以成熟中性粒细胞为主),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骨髓增殖性疾病。


中性粒细胞减少

计数<2.0×10⁹/L为减少,<0.5×10⁹/L为“粒细胞缺乏症”,易引发严重感染,分两类原因:


生理性降低:罕见且暂时,少数健康人因个体差异略低于正常下限,无不适,无需处理。


病理性降低:常见原因有感染(病毒感染抑制骨髓造血,严重细菌感染消耗粒细胞)、药物影响(化疗药、免疫抑制剂等损伤骨髓)、血液系统疾病(再生障碍性贫血、白血病化疗后等,常伴全血细胞减少)、自身免疫病(如红斑狼疮,免疫系统误杀中性粒细胞)、严重营养不良、脾功能亢进等。


温馨提示

中性粒细胞减少≠白血病,它只是身体的健康提示信号。发现异常后别慌,若无症状且轻度异常,可能是生理性波动,建议1~2周后复查;若有发热、咽痛等症状,或数值大幅异常(>10×10⁹/L或<1.0×10⁹/L),需立即就医,同时别乱用药,比如升高不代表一定是细菌感染,勿自行吃抗生素,最关键是要配合医生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,才能更好守护健康。


本文内容为公益宣传科普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文稿:杨婷         审核:薛磊         排版:杨婷

图片

图片

银川贝昂得医学检验实验室  

诊疗科目:医学检验科;临床体液、血液专业;临床微生物学专业;临床化学检验专业;临床免疫、血清学专业;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;其他(临床基因扩增检验)******

电话:400-859-3659

地址:宁夏银川金凤区IBI育成中心四期3号楼2、3层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