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醒来后,感到关节及其四周肌肉发僵、活动不灵活、握不紧拳,还伴有关节肿胀、压痛?甚至连扣衣扣、梳头、刷牙等都难以完成,需要慢慢活动后,这种僵硬紧绷感才得以减轻或缓解?
这是“晨僵”,顾名思义就是“早晨肢体僵硬”,是指病变的关节在晨起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后,出现关节活动缓慢或困难的现象,感到关节及肌肉僵硬、不灵活,可以发生在手指、脚趾、腕、踝、膝、肘、肩、颈、腰背等全身各个关节。
晨僵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标志性症状,95%以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出现晨僵。该病的晨僵症状最为典型,持续时间最长,常常大于1小时。
类风湿关节炎(RA)是一种常见的慢性、全身性自身免疫病,主要累及关节滑膜、软骨和骨质,关节慢性炎症会导致关节破坏和畸形,甚至残疾。早期诊断、达标治疗是控制病情和改善预后的关键。
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多种多样,除了最为典型的晨僵,随着病情的进展,疼痛会逐渐加重,关节可能会变形,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,如穿衣、洗漱、行走等。此外,还可能伴有疲劳、发热、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。
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除了影像学的检查,还基于实验室血小板计数增多、红细胞沉降率(ESR)及C反应蛋白(CRP)等急性期反应物升高、类风湿因子(RF)、抗环瓜氨酸肽抗体(CCP)等自身抗体的检测。
1、类风湿因子(RF)
RF是以变性IgGFc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,主要为IgM类。RF检测作为RA的诊断标准之一,是RA患者的重要检测指标。RF在RA中的阳性率是80%左右,但有5%的健康老年人也可出现阳性,75岁以上老年人RF阳性率为2%~25%。
RF在RA患者中常呈现阳性,持续高滴度RF常提示RA疾病活动,且骨侵蚀发生率高,常可伴有皮下结节或血管炎等全身并发症,提示预后不佳。随着RF滴度的增高,其对RA的诊断特异性增强,高滴度说明患者处于活动期,但滴度高低与疾病严重程度并不呈比例关系。RF阴性不能排除RA,必须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测指标及临床体征进行综合分析。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也可出现RF阳性,正常人群也可出现阳性,且随年龄增大阳性率逐渐增加。RF阳性可见于:SLE(30%)、SS(70%~90%)、SSc(20%~30%)、PM/DM(5%~10%)、MCTD(50%~60%)、IgA肾病(25%~40%)。感染性疾病:细菌性心内膜炎、结核、麻风、传染性肝炎、血吸虫病等。非感染性疾病: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、肝硬化、慢性活动性肝炎、结节病、巨球蛋白血症等。由于RF测定是RA诊断标准之一,因此怀疑RA的患者联合检测RF、抗CCP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对RA的早期诊断和提高阳性检测率具有临床价值。
2、抗环瓜氨酸肽抗体(抗CCP抗体)
抗环瓜氨酸肽抗体(抗CCP抗体)是环状聚丝蛋白的多肽片段,主要以IgG为主,是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。而这些细胞存在于RA患者的外周血、关节液及骨髓中。临床试验发现抗CCP抗体可出现在RA病程早期,因此抗CCP抗体是RA的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。抗CCP抗体是近年来发现对RA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体(约96%)。在已确诊的RA患者中,抗CCP抗体阳性者较阴性者更易发展为多关节损伤,提示抗CCP抗体的含量与RA病情严重程度及发展相关。抗CCP抗体的特异性高于RF,敏感性略低于RF,抗CCP抗体阳性通常早于RF出现,甚至在亚临床阶段即可呈阳性,提示其在协助早期诊断RA的特异性可大大提高。有研究报告RA患者抗CCP抗体长期高水平阳性,提示患者的关节损伤将更重。抗CCP抗体检测在RA的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。
3、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(抗MCV抗体)
抗MCV抗体在早期RA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,属于抗瓜氨酸化抗体,而且其抗原为天然物质,细胞骨架主要成分为其波形蛋白,当发生炎性反应时,可被瓜氨酸化,产生瓜氨酸波形蛋白,若未及时清除,会对机体产生刺激,从而形成抗MCV。由于抗CCP、抗MCV抗体内的表位均具有瓜氨酸,因此可称作瓜氨酸相关的自身抗体,其产生、沉积是造成RA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。
4、抗核酸结合蛋白33抗体(抗RA33抗体)
抗RA33抗体适用于早期RA的筛查,对RA诊断的阳性率约为20%~40%,诊断敏感性在35%左右,特异性约为96%,在各项RA早期诊断指标中,抗RA33抗体特异性最高。抗RA33抗体是诊断 RA的有效血清学指标,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,这种抗体的出现不依赖于类风湿因子(RF)的出现,在RF阴性的RA发生几率约45%,该抗体在其他类关节炎中少见,可用于 RA的鉴别诊断。
5、治疗原则是什么?
(1)早期治疗:一旦诊断RA,即应尽早开始应用缓解病情抗风湿药或称慢作用抗风湿药(SAARDs),控制病变的进展。
(2)联合用药:联合应用两种或以上缓解病情抗风湿药,可从不同环节抑制免疫或炎症损伤,产生更好的疗效。除部分早期轻症RA患者外,对于中度及重症RA患者均应考虑DMARDs的联合应用。
(3)个体化治疗:需要结合每个患者的疾病特点、并发症、药物疗效、不良反应及经济条件等多个因素,才能定制出最适合该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。
(4)功能锻炼:在全身药物治疗的同时,必须强调对关节功能的锻炼,以达到保持关节功能的最终目标。
银川贝昂得医学检验实验室开展项目介绍
微信扫一扫
关注该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