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超1.17亿,男性和老年人是重灾区

杨婷 审核:薛磊 排版:杨婷
2024-11-20

近年来,糖尿病的患病率持续上升,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,给人口带来沉重负担,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指数。图片

男性和老年人群患者面临更大疾病负担


今年10月7日,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东方教授团队发表了《1990-2021年中国糖尿病国家负担及危险因素分析: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》。


研究发现:

1990年到2021年间,我国总体糖尿病、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年龄标准化发病率、患病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(DALYs)率均呈现总体增长趋势,糖尿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。男性和老年人群患者面临更大疾病负担。


2021年,中国糖尿病患病总人数超过1.17亿,其中1型糖尿病1442775.09例,2型糖尿病115845778.84例。中国糖尿病死亡人数约为178475.73例。


图片


图片

什么是糖尿病?

糖尿病是由遗传和/或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代谢性疾病,高血糖是其主要特征。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,或伴有胰岛素作用缺陷(即胰岛素抵抗)。



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?

当血糖升高,身体会出现5个比较明显、易辨识的预兆。


症状一:浑身乏力

身体没力气的原因有很多,但是如果一整天身体都感觉疲劳没精神,下半身、腰部膝盖、两个小腿特别没力气,那就要注意了,可能是高血糖。


症状二:总觉得很饿

有高血糖的人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容易感到饿,这主要是由于体内糖分随小便排出,血糖不能被送入机体细胞,大量葡萄糖丢失,导致细胞能量不足,细胞缺糖的刺激信号就不断传入大脑,从而使大脑发出“饥饿”的信号。


症状三:频繁小便,尿多

有高血糖的人,不仅尿尿的次数会增多,尿量也会增多,24小时排尿可达20多次,尿量可达2-3升以至10升之多,而且尿的泡沫多,尿渍发白、发粘。多尿是由于血糖升高,超过肾糖阈(8.9~10mmol/l),排入尿中的糖多,于是尿次数与尿量增多。


症状四:非常容易口渴

排尿过多会导致体内水分减少,当体内水分的总量减少了1~2%时,会引起大脑口渴中枢的兴奋而产生想要喝水极其口渴的生理现象。


症状五:食量大增反而变瘦了

有高血糖的人血糖偏高,葡萄糖不能很好地被机体吸收利用而是从尿中大量丢失,于是机体只能通过分解脂肪、蛋白质来提供能量,结果可能导致全身消瘦、乏力,机体免疫力下降。


糖尿病有什么危害?

糖尿病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:

一、因急性高血糖引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、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等急性并发症,如果救治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。


二、因长期慢性高血糖导致的慢性并发症,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。大血管病变主要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(ASCVD)和心力衰竭,其中ASCVD包括冠心病、脑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。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、糖尿病肾脏病、糖尿病神经病变。上述血管病变可以导致心肌梗死、卒中、失明、肾衰竭、截肢等严重后果,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。



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?

一、高风险人群

具备以下因素之一者为糖尿病高风险人群:

1.年龄≥40岁;

2.超重与肥胖[体重指数(BMI)≥24kg/m2和(或)中心型肥胖(男性腰围≥90cm,女性腰围≥85cm)];

3.有糖尿病家族史;

4.缺乏体力活动;

5.高血压;

6.血脂异常;

7.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(ASCVD);

8.有巨大儿(出生体重≥4Kg)分娩史或妊娠糖尿病史。


二、糖尿病前期人群

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为糖尿病前期人群:

1.6.1mmol/L≤空腹血糖(FBG)<7.0mmol/L;

2.7.8mmol/L≤糖负荷2小时血糖(2hPG)<11.1mmol/L。


如何预防糖尿病?

对于一般人群,合理膳食、控制体重、适量运动、限盐、戒烟限酒、平衡心理状态有助于预防糖尿病。对于糖尿病高风险人群,可根据自身情况,控制超重肥胖及热量摄入,加强体力活动,同时做好早期筛查。

提倡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,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,当空腹血糖≥6.1mmol/L或餐后2小时血糖≥7.8mmol/L时,应到医疗机构进行糖代谢评估。



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做好自我健康管理?

1.健康生活

平衡膳食,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(如白米饭、面食、饼干等)和含糖饮料的摄入,适当运动、戒烟限酒、规律作息。


2.配合诊治

定期到医疗机构就诊,遵医嘱用药,预防糖尿病并发症,如服药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需调整用药,需及时和医生沟通。


3.主动管理

与医生团队共同定制健康管理计划,规律监测血糖、血压、血脂和体重;每年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,包括足病、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等。


4.平和心态

保持乐观的情绪与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血糖稳定。如出现病情变化,在配合治疗的同时,积极调整心态。


5.寻求支持

当血糖控制遇到困难时,可与家人、朋友或病友述说,寻求理解和支持。


本文内容为公益宣传科普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
微信扫一扫关注
贝昂得医学检验公众号
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