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来真正原因是这个!
据调查统计,我国几乎有一半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单纯餐后血糖升高,而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单纯餐后血糖升高的比例更是高达70%。
主要原因有两个:
1.饮食习惯对血糖的影响不容忽视。我们的饮食结构主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,如大米等主食,这就导致主食摄入过多,而蔬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较少。
2.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胰岛素分泌延迟或胰岛素抵抗的问题,这使得胰岛素的分泌能力相对较差。而胰岛素作为唯一的降糖激素,是造成餐后高血糖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所以,只检测空腹血糖的体检,会对单纯餐后血糖增高的人造成漏检。
先了解下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:
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(2020年版)目前糖尿病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四个指标:
随机血糖
空腹血糖
2小时葡萄糖耐量试验(OGTT 2h)
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
如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,且四个指标中有任一项处于异常范围,则可以诊断糖尿病,如果没有典型症状,则需改日复查确认。
如介于两者之间则称为糖尿病前期,包括空腹血糖受损(静脉空腹血糖介于6.1-7.0mmol/L之间,OGTT 2h<7.8mmol/L)和糖耐量减低(空腹血糖<7.0 mmol/L,OGTT 2h介于7.8-11.1 mmol/L之间)
所以,即使空腹血糖正常,当餐后血糖升高并达到或超过11.1mmol/L时,同样也可以诊断糖尿病。
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,哪个更靠谱?
研究表明,我国确诊2型糖尿病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,当胰腺β细胞功能进一步衰退后,胰岛素分泌明显减少,空腹血糖升高才会逐渐体现出来,这与中国人群的饮食结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有关。
因此,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,餐后高血糖的人群远远多于空腹高血糖的人群,如果只检测空腹血糖,将会导致高达50%的糖尿病患者漏诊。
所以,与空腹血糖相比,餐后血糖敏感性更高,更容易发现糖尿病。
这9类人需要加做三项检查项目
糖尿病高危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,要更加关注自身血糖状况,需加做随机血糖、2小时葡萄糖耐量试验(OGTT 2h)、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这三项检查项目。
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(2020年版)》明确指出,常见高危人群包括:
1.有糖尿病前期史;
2.年龄≥40岁;
3.体质指数(BMI)≥24 kg/m2 和(或)中心型肥胖(男性腰围≥90 cm,女性腰围≥85 cm);
4.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;
5.缺乏体力活动者;
6.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;
7.有高血压史,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;
8.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<0.90mmol/L 和 (或)三酰甘油>2.22mmol/L,或正在接受调脂药治疗者;
9.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。
总之,中年以上、体型肥胖、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家族史的人需要加做随机血糖、2小时葡萄糖耐量试验(OGTT 2h)、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这三项检查项目,进行糖尿病筛查。
糖尿病的发病率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,如生活方式、遗传因素、环境因素以及科学普及与积极管理等,其数据也会随着时间和研究的进展有所变化。因此注重筛查,早期预防并合理控糖均会对糖尿病患者有积极改善。
本文内容为公益宣传科普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文稿:杨 婷 审核:王文娟 排版:杨 婷
微信扫一扫关注
贝昂得医学检验公众号